新闻动态 News
搜索   Search

16岁“读博士”的神童却逼父母在北京买豪宅如今现状如何?

2024-05-26 15:23 点击:

  《伤仲永》的故事广为流传。近代还有一个伤害仲永的人物。他的名字叫张炘炀。

  一开始,他和很多普通人一样,六岁就上小学了,但是上了小学之后,他就开始了他的作弊之路。

  仅仅两年时间,8岁的他就直接升入初中,考上了初一。虽然一二年级都正常上学,但老师总是抱怨自己上课不好好听讲,也不和同学沟通,显得格格不入。当然,这是老师说的,但他的父亲表示,孩子在与张炘炀讨论此类问题后,认为其他同学家族很幼稚,不愿意交往。不仅如此,他也不适合这种循规蹈矩的学习氛围。

  在当时的人眼里,他可能看起来像一个问题少年,但没想到,10岁的时候,他就回家自学完初高中知识,并于1999年参加了高考。同年。

  2005年,他以505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大学,接连跳级,小小年纪考上大学,这份履历着实让人惊叹。13岁时,他大学毕业,在北京工业大学读研究生。

  当普通人还在上初中,坐在窗户明亮干净的教室里,背诵古诗词,或者为作业和考试而烦恼的时候,张炘炀已经提前大学毕业了。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名牌大学继续深造。

  而且他已经16岁了,当我们正常人应该上初二的时候,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了,正在准备参加博士考试。最终,他也顺利通过了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系博士学员的入学考试。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博士学生。

  天才少年的新闻并不少见。他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智力,并且比正常人多花几年的时间进行正规教育,从而在很小的时候就达到了一般人无法比拟的水平。他成为了所有人仰慕的对象。

  按照常理,他们可能会一路高歌,不出所料,成为别人的孩子,成为行业精英,实现人生的跨越,同时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大的事业对社会的价值。张炘炀似乎就是这样,大家期待的未来之子。

  本以为张炘炀会继续读书,结果他年轻有为。没想到,研究生毕业后,提出了一个非常无理的要求,希望父母在北京买一套上千万的豪宅,否则他就不会听从父母的安排,继续读博士。不得不说,父母希望儿子成龙的心态,超出了一般家庭。虽然钱不够,但为了满足他的愿望,他们贷款、租房子,骗张炘炀,就是为了让他读博士。安心。

  为了让张炘炀专心学习,母亲辞去了正经的工作,陪伴了他7年。张炘炀的父亲只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职员,全家的经济负担就由父亲一个人承担。显然,他并没有多少钱买豪宅。

  几经波折,2011年,16岁的张炘炀考入了博士,但多年之后却未能从博士毕业。由于没有找到研究方向,他未能达到毕业要求,甚至打破了上次博士延期的规定。

  终于,直到2018年,他才逐渐找到了科研的方向。在导师的指导下,他逐渐达到了博士的毕业要求。现在,他和同龄人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。

  短短几年,神童就失去了所有人,他的父母也无法接受,但也没办法,只能这样了,23岁的张炘炀还年轻,还有等待他的还有漫长的人生。

  现在,还报道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天才儿童。他的成长经历有点像张炘炀,但结局却没有张炘炀那么幸福。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魏永康,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,4岁自学完初中课程,199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。17岁。

  然而,他并没有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进。学习研究生三年,没有获得学位,面临被开除的尴尬。

  备受关注的神童王思涵也是如此。他出身贫寒,却以超人的智力通过了考验。考入沉阳工业大学。然而考上大学后,各科成绩却亮起了红灯。最终,只有一门英语考试没有放弃,他就被勒令退学。

  神童的最终结果听起来令人惊讶吧?在他们固有的印象中,他们应该是一帆风顺,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,却没想到,当他们成年后,却陷入了沙粒之中。

  天才少年的称号从小就流传开来。他们的智力远远超出常人。他们赢在起跑线上,很快就像直升机一样跃升,进入高中甚至大学。

  不可否认,都说他们是神奇的,这证明他们确实在智力上超群,因为他们有智商的加持,再加上不断强化学习思维,以及题型训练,他们就是一个比普通人早几年进入大学确实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,尤其是在高考唯分数论的环境下。

  但他们不知道,父母也不知道: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,那就是孩子人格的培养。

  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充分的经历和历练,这样他才能在脱离父母的帮助后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格。

  而在对天才魏永康的采访中,表现得最为明显。当他学习时,他的母亲给他洗脸、洗澡,甚至给他喂饭。他要做的就是专心学习,成为一台称职的学习机器。

  这些神童父母自然无法接受天才的陨落,因为他们付出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。

  但在辛苦之外,是父母把无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,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的成长,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。

  神童和张炘炀的失踪,希望是最后将苗助长的悲剧。毕竟,孩子在敏感、好学的同时,也是一个普通人,需要正常的童年和生活。